文章

有關疫苗問題2021-09-10

  有關疫苗問題 2021-09-10   1.       某地區政府擬宣告除了健康理由之外,所有人必須接種新冠疫苗,不能以檢測取代,並指出不接種新冠疫苗的人正危害社會安全。試說明此政策及說法背後的理據。   說明 : 這題目要解釋以下 2 項事情 : (1)    為何不能以檢查取代接種疫苗 (2)    為何不接種疫苗危害社會安全   建議答案 : 接種新冠疫苗後,個人體內會出現抗體及記憶細胞,能有效減低新冠病毒對個人的影響。 (1 分 ) 檢測祇能個人當下體內沒有病毒感染,而不能確保於 2 次檢測期內感染病毒, (1 分 ) 如果兩者皆感染病毒的話,沒有接種疫苗的人體內會有更多病毒濃度,會更易感染他人, (1 分 ) 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由於病毒於體內更易繁殖,從而使病毒變種的概率也增加, (1 分 ) 病毒變種有機會使疫苗失效,使原來已注射疫苗的人也失去保護。 (1 分 )   註 : 已注射疫苗不代表不會感染病毒從而生病,但由於體內有抗體及記憶細胞,即使病毒已入侵,也必定較沒有注射的人更快消滅已入侵的病毒,個人也未必會出現相關的病徵。 病毒變種雖然是隨機發生的,但數量較多的話,變異出現的次數便一定較多,變種也一定使疫苗失效,但變種數目較多的話,便有較大概率使疫苗失效。當然,也不能排除祇變異一次便使疫苗失效。     2.       部分科學家指出,即使接種新冠疫苗率達 7 成,也不能達致群體免疫的效果。試說明此說法的理據。   群體免疫的原理是,如有足夠數量的人注射疫苗,病毒感染人類的概率便會下降, (1 分 ) 即使沒有接種的人感染了病毒,也不易散播給已注射疫苗的人,導致病毒的傳染率愈來愈低,便不易爆發疫情。 (1 分 ) 但達致群體免疫的接種疫苗率是跟病毒的傳染率數值有關的,愈高傳染率的病毒,所需的接種率便要愈高。 (1 分 ) 而且,即使已注射疫苗,還是有部分人仍會感染新冠病毒,雖然這些人未必有病徵,但仍可能把病毒傳染給沒有注射疫苗的人,使他人生病。 (1 分 ) 接種達 7 成可達致群體免疫效果是用一般病毒傳染率來計算的,已知新冠病毒變種的傳染率遠高於之前的品種 (1 分 ) ,因此接種率 7 成被認為不能群體免疫的門檻。   註 : 除了相

為何生命活動需要合適的溫度及水分?

  為何生命活動需要合適的溫度及水分 ?   生命的運作本質上便是化學反應。  溫度太低的話,化學分子沒足夠動能進行運動 ,分子間便沒足夠機會碰撞發生化學反應。 溫度太高的話,有機分子 ( 例如最重要的酶這些蛋白質 ) 便會被破壞 ,沒有酶的話,生物的化學反應也無法進行。 化學反應需要於流動的介質內,分子才能較容易發生碰撞。 沒有水的話,分子便沒有介質可供運動。 留意, 水分指的是液態的水 ,結冰的水分子無法讓分子自由移動。因此在很寒冷的地方,水分子已結冰的話,例如於極高的山上,或南北極位置,那些冰塊不可視為液態的水分,生物是無法於這些冰塊獲取水分的。至於空氣中,也因為極寒冷的原因,水分子皆已結冰,因此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其實是很低的,極乾燥。 不過,生物處於極低溫或沒液態水的情況,生命的化學反應雖然已停止,但有些生物未必算作死亡的,當溫度上升時及水分充足時,有些生物會回復生命活動的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引申問題 : 1.       為何生物無法從極寒冷的冰塊中獲取水分 ? ( 加熱把冰塊融化獲取液態水不成嗎 ?) 2.       冰封後,如要保持不死的狀態的話,你覺得生物要先解決甚麼問題 ? ( 留意,現時地球上絶大部分生物無法解決這問題,祇有少數微生物才能處理。 ) 3.       為何氧氣不是生命出現的必需條件 ? ( 雖然現時地球上絶大多數是需要氧氣才能生存的。 ) 4.       如果於南北極的環境中生物無法從海水或冰塊中獲取水分的話,那這些生物 ( 例如北極熊 ) 是如何生存的 ? 牠們如何獲取水分 ?  

氧氣不是生命的必要條件

圖片
  氧氣不是生命的必要條件   雖然現在地球上絕大部分的生物皆需要吸入氧氣,進行呼吸作用,產生能量才能推動各項的生命活動。  但事實上,氧氣並不是生命的必要條件。對某些生物 ( 例如厭氧細菌 ) 而言,氧氣甚至會傷害這些生物。   生活於極端環境的厭氧細菌  為甚麼會這樣的 ? 遠古時候的地球,大氣中並沒有氧氣,生命的起源並不是先有氧氣才開始的。遠古的生物 ( 現時仍存在,最接近的便是生存於極端環境的古細菌類別 ) 進行的是缺氧呼吸,分解有機物,釋出能量來推動生命活動的。而事實上,氧氣本身也是強力的氧化劑,會加速許多化學反應的發生,使生命活動無法維持穩定的狀態,因此氧氣對這些生物而言是致命的。 直至某些古細菌基因出現突變,能處理氧氣帶來的問題 ( 註 ) ,氧氣才能為生物所用。事實上,配合使用氧氣,進行需氧呼吸,生物分解有機物時可釋出更多的能量,能推動更多的生命活動,自然更有利於不斷繁殖下去。 現時於地球上,絶大部分生物的生存已離不開氧氣,沒有氧氣供應的話,便無法維持足夠的生命活動。   註 : 生物體內同時也制造了或攝取不少抗氧化劑,抵消氧氣引致的過強氧化作用。人類進食的維生素 C 本身便具抗氧化作用。   相關問題 : 1.       地球上的氧氣是如何出現的 ? 2.       現存地球上,仍然祇進行缺氧呼吸的生物是生存於甚麼環境的 ?